HK,
2023年
6月
29日
|
11:30
Asia/Hong_Kong

逾六成香港中小企於過去一年曾尋求融資 為金融機構帶來商機

  • 隨著經濟活動在開關後加速復甦,香港中小企貸款在去年第四季出現反彈
  • 雖然最近虛擬銀行加入中小企融資市場,傳統銀行仍然保持較高市場佔有率
  • 相比起信貸歷史較豐富的成熟企業,年輕的中小企較難獲得信貸,讓金融機構製造更多為中小企服務的機會

全球資訊公司及香港領先的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 (NYSE: TRU) 於最近舉行之環聯香港金融服務峰會公佈一項研究結果,指中小企需要更多財務支援以協助他們從過去三年的經濟低谷中恢復過來,但仍有許多中小企缺乏融資渠道。該研究旨在了解中小企的融資需求和挑戰,並向金融機構提供改善中小企服務的建議。

香港約有36萬間中小企,佔本地企業的98%及私營企業僱員數目的44%1,對香港的經濟復甦起著關鍵作用。為使中小企能更容易獲得所需的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在過去一年,有61%的中小企表示需要更多獲取信貸的渠道以把握經濟機遇,而當中25%表示需要更多流動資金。

傳統銀行為貸款主要來源

於2022年,香港新增中小企貸款宗數按年下降16%,原因可能受疫情及宏觀經濟條件所影響,讓金融機構承受風險的意願減少。儘管於首三個季度均呈現下降趨勢,新增貸款宗數在2022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出現強勁反彈,在香港開關、經濟活動復甦之際按年增加13%。

傳統銀行仍然是中小企融資的主要來源,在2022年的新增中小企貸款宗數中,有70%來自傳統銀行。與此同時,虛擬銀行也開始受中小企關注,2022年有4%的新增貸款宗數由此類新興金融機構發行。此外,財務公司所佔的新增中小企貸款宗數逐漸下降,由2020年的31%及2021年的28%,下降至2022年的26%。

在新增貸款金額方面,由於金融機構在疫情期間縮緊了融資額度,中小企所獲得的貸款金額亦有所減少。2022年的新增中小企貸款宗數有超過一半(56%)為港幣50萬或以下的小額貸款,比2021年增加了九個百分點,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29%)為港幣一百萬或以上的大額貸款,比2021年下降了六個百分點。

然而,虛擬銀行為中小企提供了更大的貸款額。在2022年由虛擬銀行發放的新增中小企貸款宗數中,超過一半(58%)的貸款金額為港幣一百萬或以上,明顯高於傳統銀行(35%)和財務公司(7%)。相反,港幣50萬或以下的小額貸款僅佔2022年虛擬銀行新增中小企貸款宗數的15%,比傳統銀行(49%)和財務公司(81%)低。

最近由環聯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32%的中小企對冗長且繁瑣的貸款申請程序感到不滿。此外,44%的金融機構指欠缺足夠的分析工具以評估中小企的信貸風險。

環聯亞太區首席產品官殷虹表示:「儘管中小企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仍有許多人依然感覺缺乏足夠的金融服務。即使在今天的數碼時代中,中小企貸款給人的印象仍舊是一個冗長而繁瑣的手動流程。數碼創新對改變現狀尤其重要,金融機構可以採用數碼技術和數據分析來改善開戶和信貸評估流程,為新興中小企及達致普惠金融的生態系統作出貢獻。」

年輕的中小企較難獲得信貸

研究進一步探討了中小企的信貸歷史與其信貸獲取情況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相對於擁有信貸歷史較短的中小企,擁有較長信貸歷史的成熟中小企普遍更容易獲得信貸。在2022年新獲信貸的中小企中,接近三分之二(60%)企業的信貸歷史長達五年或以上,其次為三至五年(16%)、一至三年(15%)和不足一年(9%)的中小企業。這反映了較年輕的中小企在獲取信貸方面面臨挑戰,為金融機構提供了重新思考其流程的機會,以更好地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信貸需求。

儘管大多數中小企從傳統銀行獲得融資,信貸歷史較短的中小企則逐漸轉向財務公司和虛擬銀行獲取信貸。根據研究,在2022年信貸歷史不足五年的中小企中,分別有25%及6%從財務公司及虛擬銀行獲得融資。相反地,信貸歷史長達五年或以上的中小企主要從傳統銀行(74%)獲取信貸,而財務公司和虛擬銀行分別佔23%和3%。

殷虹補充指:「許多中小企和初創企業可能因為信貸歷史有限而無法獲取所需的信貸服務。利用替代數據,例如電訊和水電媒賬單,金融機構可以獲得有關中小企信貸風險的額外分析,從而更妥善地管理風險,長遠為更多小型企業提供信貸服務。此外,透過結合商業和消費者信貸數據的雙重信貸評分,能全面評估中小企持有人,更準確地預測中小企表現,比單一評分模式具有更強的預測能力。隨著經濟復甦,這將會進一步幫助金融行業和中小企增長業務發展。」

來源:研究數據基於環聯香港商業信貸數據庫得出 

1 香港工業貿易署,為香港中小企業提供的支援服務,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