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2021年
10月
27日
|
08:00
Asia/Hong_Kong

環聯研究發現香港市民的消費信心因應市場新趨勢持續改善

  • 疫情對家庭收入影響持續減弱;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刺激實體店鋪及網購消費活動
  • 經濟回暖,信貸市場復甦。「先買後付」及「出糧貸款」兩項較新信貸產品獲得關注

環聯(NYSE: TRU)今天公佈最新一季的全球消費者脈搏研究報告,揭示香港消費者對自身財政狀況及前景的看法。研究發現疫情對家庭收入的影響進一步減弱,43%的消費者表示其家庭收入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較上一輪於6月份進行的調查下降兩個百分點。同時,更多消費者預計會增加在實體店鋪及網絡消費,當政府發放了第一輪消費券的同時,近三分之一(31%)的受訪者預期會增加零售消費,較上季度升六個百分點。調查亦顯示,隨著經濟回暖,「先買後付」及「出糧貸款」產品愈來愈受歡迎。

環聯最新的第三季消費者脈搏研究於2021816日至31日期間調查了1,100名香港消費者。

消費信心持續改善,但仍有隱憂

調查期間,香港新冠肺炎本地個案一直接近清零,令消費信心持續改善,逾半消費者(57%)表示家庭收入目前未受影響。大部分人亦對自己的還款能力更有信心-76%的受訪者預計他們能夠悉數繳付現有帳單及償還貸款,較上一輪調查上升四個百分點。

研究又發現,無法繳付各類帳單及償還貸款的受訪消費者亦較上季度減少,當中26%的人認為他們將無法償還個人貸款(下跌十個百分點),其次為償還私人學生貸款(下跌九個百分點,達至25%)、按揭(下跌八個百分點,達至15%)及汽車租賃(下跌十五個百分點,達至15%)。

更多消費者於今季增加了非必要開支(上升兩個百分點,達至22%)及增加數碼服務(上升三個百分點,達至18%),較少消費者取消訂閱或會籍(下跌兩個個百分點,達至19%)及減少數碼服務(下跌兩個百分點,達至16%)。因應政府將發放下一輪消費券的潛在因素,80%消費者預計在未來三個月至少會維持或增加網購活動。

雖然調查結果顯示消費信心持續改善,但消費者仍憂慮疫情對的未來影響。展望未來,近半(48%)受訪者預計他們的收入會減少。由於前景不明朗,仍有52%消費者在過去三個月減少了非必要開支,而為應急資金而儲蓄的受訪人數則增加五個百分點,達至44%,為退休而儲蓄的受訪人數亦上升五個百分點,達至23%

信貸市場復甦,信貸供求見升

消費者脈搏研究亦顯示,香港普惠金融的發展有所改善。本輪調查有38%消費者認為有充足途徑獲取信貸,較上季升幅達八個百分點。在所有受訪者當中,一半人(50%)表示獲取信貸對實現他們的財政目標很重要,較上季上升三個百分點。

逾五分之二(41%)受訪者計劃申請新的信貸或為現有信貸再融資。按風險級別計,次優級別的消費者表示對信貸需求最高(67%),其次為優秀(66%)及優良(59%)級別。近四分之三(73%)的消費者認為監察信貸狀況屬非常重要或極度重要,較第二季度上升六個百分點,較第一季度上升十四個百分點。

環聯香港區行政總裁林嘉儀 Marie Claire Lim Moore 表示:「最新一輪調查顯示,消費者需求與市場供應之間的差距收窄。此外,更多消費者明白維持個人信貸健康有助其獲得所需信貸以實現個人財政目標。此發現與最新的信貸行業分析報告結果吻,後者亦顯示信貸供求均有加強。隨著本港經濟持續回暖,現有市況將為財務機構帶來業務增長機會,亦有助消費者走出財政陰霾。」

在市場環境普遍改善的背景下,調查亦發現「先買後付」及「出糧貸款」兩項較新信貸產品正獲得關注。近三分之二(62%)受訪者知道「先買後付」,較上次調查上升十四個百分點。然而,在未曾用過此產品的消費者中,27%表示不明白產品如何運作,顯示消費者教育有待加強。

另一方面,由虛擬銀行推出的全新信貸產品「出糧貸款」,有助解決開支需要及實際出糧日之間的差距。80%受訪者曾聽聞此類信貸產品,逾半(52%)認為該產品有價值。由於產品推出市面不久,僅10%消費者於過去12個月曾用「出糧貸款」。

林嘉儀表示:「這些產品顯示虛擬銀行正透過推出不同類型信貸產品迎合各類消費者,以擴大市場滲透率。同時亦反映了市場競爭加劇,銀行及財務機構必須更深入了解客戶,致力滿足他們不斷轉變的需要。」

環聯的調查報告及信貸教育工具將在全球消費者脈搏研究報告網站中定期更新,以持續支援全球各地的消費者和商業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