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2年
10月
27日
|
16:00
Asia/Hong_Kong

環聯/安永-博智隆研究指繁瑣的貸款申請流程阻礙香港中小企獲得適時財政支援

  • 超過六成中小企 (61%) 曾於過去一年尋求外部融資以支持日常營運及業務增長
  • 近四分三中小企 (73%) 認為冗長的貸款申請流程是融資過程中的主要痛點
  • 財務機構應利用端到端數碼解決方案加快貸款申請處理,以支持對香港經濟復甦發揮關鍵作用的中小企

全球資訊公司環聯 (NYSE: TRU) 及全球最大戰略性諮詢機構之一的安永-博智隆 (EY-Parthenon) 合作發佈《中小企融資的未來》研究報告,揭示了香港中小企在融資及獲得信貸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報告顯示中小企為應對疫情需要尋求外部融資,但卻備受繁複的貸款申請流程所阻礙。

中小企佔本港企業數目高達 98%,合共僱用超過 45% 的私營機構僱員[1]。中小企對香港經濟復甦起關鍵作用,因此為這些企業提供適切的財政支援至關重要。

環聯亞太區產品技術與風險管理高級總監張家龍表示:「隨著香港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中小企在推動經濟復甦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中小企需要資金支持日常運營及拓展業務,對融資需求比以往大,其增長潛力不容小覷。因此,金融服務業更需要了解中小企的需求,為這些支撐著香港經濟的中小企提供更好的支援。」

融資過程中遇到不同阻礙

在受訪的中小企當中,近三分二 (61%) 表示曾在過去一年需要資金援助,以支持日常營運,包括營運開支 (25%) 及支付薪金 (23%);亦有部份受訪中小企為應付長時間疫情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而尋求融資以拓展業務 (18%) 及改變商業模式 (17%)。

大部份中小企 (73%) 表示,繁複冗長的申請流程是融資過程的主要痛點。逾兩成 (21%) 受訪者認為申請信貸的附帶要求難以滿足,而其他挑戰亦包括審批過程缺乏透明度 (18%)、所需文件數量眾多 (17%),以及申請過程緩慢 (17%)。

研究發現,以上的挑戰與財務機構高度依賴人手的流程及過時的科技有所關連。接受調查訪問的業内人士表示,處理中小企貸款申請最大障礙包括缺乏中小企特定數據作風險評估 (30%)、缺乏針對中小企信貸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 (29%),以及欠缺效率的中小企資料收集方式 (29%)。

這些都令中小企在最關鍵的時刻難以獲得信貸,尤其是未有任何信貸記錄的企業。對財務機構來說,這亦意味著錯失或減慢中小企信貸業務的增長機會。

中小企依舊視傳統銀行為融資首選

傳統銀行繼續是最主要的融資來源,接近所有受訪中小企 (95%) 均曾透過傳統銀行取得融資。當中最受中小企歡迎的信貸產品為銀行貸款 (37%),而私人貸款 (20%) 及信用卡 (18%) 亦是中小企常用的信貸產品。

雖然中小企的融資需求大,但由於難以達到信貸申請要求,許多中小企都難以獲得與疫情前相約的融資金額。事實上,四成受訪中小企所獲得的融資金額較疫情前少,有明顯從大額貸款轉向小額貸款的趨勢。在過去一年,31% 受訪中小企獲得低於港幣五十萬的小額貸款,高於疫情前的 21%。

張家龍表示:「疫情對經濟帶來衝擊,但同時亦是數碼轉型的催化劑。銀行及財務公司要建立數碼優勢,打造更方便中小企的融資流程,現在是最佳時機。銀行及財務公司可把握機會重新思考和設計現有的信貸流程及評估框架,並同時考慮中小企不斷變化的需求,透過完善申請過程、提升數據分析及數碼能力,為中小企信貸市場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環聯提供一系列的數碼解決方案,以協助銀行及財務機構提升從開戶、信貸評估到信貸監察的整個中小企融資流程,並同時更妥善地管理信貸,以及進一步推動普及金融。環聯的中小企KYB (認識你的業務) 解決方案專為加快開戶流程而設計,同時亦能透過使用官方數據來源來提升準確度。此外,環聯中小企信貸評分有助信貸風險管理,方案能同步分析企業及個人信貸資料,以達致更有效率的信貸分析及決策過程。

有關《中小企融資的未來》研究報告

《中小企融資的未來》研究報告由環聯安永-博智隆聯合發佈,研究包括兩項於 2022 年 7 月進行的調查,涵蓋 100 家香港中小企及 200 名任職於銀行及財務公司的專業人士,旨在探討如何能更好地支援中小企的融資需求。研究亦有對個別範疇的專家進行額外訪問以驗證調查結果,以及進一步了解銀行及財務機構所面對的具體挑戰和目前所採用的數碼解決方案。請於此下載《中小企融資的未來》完整報告。 
 


 

[1] 香港工業貿易署,2022 年 8 月